一、实训系统简介
通信网络实训系统适用于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电信等以通信为主的专业,具体学科包括光纤通信原理、SDH技术、现代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数字程控交换原理和宽带光接入网等等。本实训系统主要从网络层出发,提供了SDH传输平台、软交换平台、程控交换平台、宽带业务平台、图像传输平台和无线通信平台,为学生设计出了一系列实验项目。
SDH传输平台主要知识点包括:SDH传输系统网络拓扑结构,SDH传输网中环路及子网的保护/倒换,SDH传输系统光接口、电接口及网络性能指标测试,SDH网同步,SDH网络管理和维护。
软交换平台主要知识点包括:软交换的原理、设备组成,软交换基本协议,软交换同传统交换的汇接及系统互通。
程控交换平台主要知识点包括:现代电话交换系统的组成,数字程控交换机原理及基本功能,信令系统原理,程控交换系统周期级程序和基本级程序。
宽带业务平台主要知识点包括:现代Internet的接入方式,ADSL宽带业务,DSLAM的内部结构,DSLAM网管的基本软件操作。
图像传输平台主要知识点包括: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卫星电视系统的设备组成及卫星接收器的功能,MPEG4图像编解码器的基本功能,图像传输系统基本组成。
无线通信平台主要知识点包括:无线通信组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数字编码技术及调制技术、无线通信原理、无线电播的传输特性、移动通信的组网技术、数字移动通信原理、数字语音编码技术和数字调制技术。
另外,本实训系统还可以运用到校园网的建设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专业的终端实验室对实际的通信网络进行操作、实验,而且还能够使校园网的通信更加现代化。
二、建设目的和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促使我们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通信人才的需要。因此在这样时代背景下,就需要我们改进教学,适应社会的需要。目前社会需要复合型的通信技术人才,不但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应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能尽快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
目前通信技术发展较快,通信手段从单一化向综合化方向发展。所以这就促使我们的教学应从单一的知识、技能向综合的知识、技能方向发展。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但能掌握单一的传输、交换、接入、光纤、无线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综合掌握整个涵盖上述的通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基于上述的原因我们提出建设“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室的方案,其目的和意义是:
1、 全面提高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
2、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
3、 培养高素质、综合性的通信人才;
4、 全面提高校通信科研的综合能力;
5、 面向社会开放高水平的通信平台,将极大地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本实验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平台:SDH传输平台、软交换平台、程控交换系统平台、宽带业务平台、图像传输平台和无线通信平台。
三 、 产品主要优势
1、 系统组网灵活,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教学需要灵活组网,有针对性的配置。
2、 与国内多家著名通信设备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产品性价比高,且能够得到更广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3、 实训性强,设计思路基本上均从实际工程应用中提炼。
4、 该通信实训系统具有可扩展、可开发能力,依托此实验平台,能方便地搭建多种应用和实验课题,供教师和学生自主开发设计。
5、 各设备使用安全,操作方便,相互间完全兼容。
6、切入目前流行的通信技术的设计和开发。
7、能够提供详细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步骤、思考题等。
SDH传输平台实验内容
实验一、SDH核心网络拓扑方式实验
实验二、二纤单向和二纤双向通道保护环实验
实验三、二纤单向和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实验
实验四、1+1复用段保护环实验
实验五、1:1复用段保护环实验
实验六、1:N复用段保护环实验
实验七、子网连接保护实验
实验八、共享光纤虚拟路径保护实验
实验九、子网双节点互联保护实验
实验十、光接口指标测试实验
实验十一、电接口指标测试实验
实验十二、SDH网络性能指标测试实验
实验十三、SDH网同步实验
实验十四、SDH网络管理实验
软交换平台实验内容
实验一 软交换系统实验
实验二 软交换平台接入因特网实验
实验三 软交换平台接入PSTN实验
实验四 网络(以太网)数据配置实验
实验五 PRI中继的配置实验
实验六 SIP中继的配置实验
实验七 业务数据配置实验
实验八 虚拟运营商应用模式组建实验
实验九 行业用户应用模式组建实验
程控交换平台实验内容
实验一、系统结构组成及单板介绍
实验二、系统硬件配置介绍
实验三、硬件安装实验
实验四、BORSCHT测试演示实验
实验五、时分数字交换原理实验
实验六、用户电路相关实验
实验七、中继电路实验
实验八、软件安装实验
实验九、数据配置实验
实验十、本局通话调试
实验十一、中继自环调试
实验十二、 呼叫处理
实验十三、任务调度
实验十四、处理机通信操作维护软件实验
实验十五、用户信令部分实验
实验十六、No.7信令实验
实验十七、2B+D/30B+D综合接入实验
实验十八、局间中继互连实验
实验十九、IP电话接入实验
实验二十、故障判断与定位的常用方法
实验二十一、原始信息分析
实验二十二、告警信息分析
实验二十三 指示灯状态分析
实验二十四 电话拨测辅助分析
实验二十五 缩位拨号
实验二十六 热线呼叫
实验二十七 呼出限制
实验二十八 免打扰服务
实验二十九 追查恶意呼叫
实验三十 闹钟服务
实验三十一 截接服务
实验三十二 话务员插入
实验三十三 遇忙寄存呼叫
实验三十四 呼叫转移
实验三十五 无条件呼叫前转
实验三十六 无应答呼叫前转
实验三十七 遇忙呼叫前转
实验三十八 缺席用户服务
实验三十九 呼叫等待
实验四十 遇忙回叫
实验四十一 通话结束CID显示计费通知
实验四十二 话务员强拆
实验四十三 三方通话
实验四十四 会议电话
实验四十五 自动汇接式会议电话
实验四十六 受话式会议电话
实验四十七 呼叫等待中的主叫号码显示
实验四十八 主叫号码显示
实验四十九 A类用户的主叫号码显示限制
实验五十 B类用户的主叫号码显示限制
实验五十一 C类用户的主叫号码显示限制
实验五十二 主叫号码显示限制逾越
实验五十三 撤消所有新业务
实验五十四 秘书服务
实验五十五 秘书台
实验五十六 话务员监听
实验五十七 专线呼叫
实验五十八 修改密码
实验五十九 号码限呼
实验六十 立即热线
实验六十一 指定代答
实验六十二、系统配置
实验六十三 用户管理和状态查询
实验六十四、计费设定和查询
实验六十五、用户数据设定
实验六十六、状态查询和监控
实验六十七、告警记录查询
实验六十八、中继路由数据设定和查询
实验六十九、话务统计
宽带业务平台实验内容
实验一、IPOA路由方式IP接入实验
实验二、LAN Switch方式IP接入实验
实验三、基于ATM的ADSL接入实验
实验四、在校园中组建局域网Internet的实验
实验五、100M/10M局域网拓扑图设计实验
实验六、局域网传输媒体认知实验及RJ45水晶头制作实验
实验七、10BASE-T HUB方式以太网组建实验
实验八、10BASE5局域网组建实验
实验九、10BASE2局域网组建实验
实验十、LAN Switch方式以太网组建实验
实验十一、虚拟局域网组建实验
实验十二、局域网扩展实验
实验十三、以太网工作原理验证实验
实验十四、ADSL系统硬件组成实验
实验十五、ADSL工作原理验证实验
实验十六、DMT调制方式ADSL频谱分析实验
实验十七、局端DSLAM设备机架安装实验
实验十八、局端DSLAM设备功能盘安装实验
实验十九、局端DSLAM设备功能盘连线实验
实验二十、PSTN接入ADSL系统实验
实验二十一、用户端ADSL Modem安装实验
实验二十二、用户端PC机设置实验
实验二十三、用户端数据的接入、接口与电缆参数测试实验
实验二十四、ADSL系统误码检测实验
实验二十五:一个用户独享一个ADSL Modem组建实验
实验二十六:多个用户共享一个ADSL Modem组建实验
实验二十七、E1数据接入实验
实验二十八、公用业务接入实验
实验二十九、数据终端接入实验
实验三十、以太网数据接入实验
实验三十一、计算机网络实验
实验三十二、SDH系统误码检测实验
实验三十三、SDH-ADSL电话业务实验
实验三十四:局端、用户端、接口与电缆参数测试实验
实验三十五: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接入实验
实验三十六、主控制面板操作实验
实验三十七、网络拓扑图组建实验
实验三十八、子网管理操作
实验三十九、告警查询及显示操作
实验四十、配置管理
(1)子网配置
(2)安装配置
(3)主副站配置
(4)逻辑端口配置
(5)预留带宽配置
(6)交叉配置
(7)ADSL配置
(8)协议配置
(9)IP接口盘配置
(10)电路仿真盘配置
(11)时钟源配置
(12)IMA盘配置
(13)带内参数配置
实验四十一、性能管理
(1)性能查询
(2)性能门限设置
(3)性能屏蔽设置
(4)性能计数器复位
(5)性能图形显示
(6)ADSL线路状态查询
(7)IMA状态查询
(8)带内网管配置查询
实验四十二、维护管理
(1)数据库维护
(2)时间校准
(3)单盘复位
(4)物理端口使能
(5)物理端口环回
(6)ATM信元环回
实验四十三、报表管理
(1)物理性能报表
(2)物理告警报表
(3)ATM性能报表和ATM告警报表
实验四十四、安全管理
(1)工作组管理
(2)操作员管理
(3)日志管理
实验四十五、用户管理
(1)添加用户
(2)注销用户
(3)锁定用户
(4)开通用户
(5)修改用户信息
(6)统计
实验四十六、系统安装
实验四十七、MCP盘功能设置
实验四十八、网管系统开通设置
实验四十九、Web1.0操作实验
(1)操作界面
(2)配置管理
(3)告警管理
(4)维护管理
(5)用户管理
图像传输平台实验内容
实验一、天线实验
实验二、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组成实验
实验三、卫星电视接收信号处理实验
实验四、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定位实验
实验五、GPS接收机原理实验
实验六、观察GPS数据格式实验
实验七、构筑网络图形通信实验
实验八、扩频微波组网实验
实验九、AP接入实验
无线通信平台实验内容
实验一、移动通信网络拓扑及组网实验
实验二、无线通信系统组网实验
实验三、无线通信接入系统认知实验
实验四、无线通信系统终端通信验证实验
实验五、无线通信接入PSTN实验
实验六、无线通信系统中继/用户电路的闭环测试实验
实验七、无线通信双音/多频记发器测试实验
实验八、无线通信系统的用户外线测试实验
实验九、无线通信接入IP网实验
实验十、移动通信无线通信系统计费处理实验
实验十一、无线通信系统IP接入服务业务实验
实验十二、无线通信系统IP电话网关业务实验
实验十三、PCS业务实验
实验十四、PCS短信业务综合实验
实验十五、移动通信系统综合实验
实验十六、场强分布实验
实验十七、信噪比测试实验
实验十八、传输和分配损耗实验
实验十九、电磁环境测试实验
实验二十、室内天线分布系统设计实验
实验二十一、上下行平衡调试实验
实验二十二、互调干扰测试实验
实验二十三 缩位拨号实验
实验二十四 延迟热线设置实验
实验二十五 呼出限制设置实验
实验二十六 免打扰服务设置实验
实验二十七 查找恶意呼叫实验
实验二十八 闹钟服务设置实验
实验二十九 截接服务设置实验
实验三十 无应答呼叫前转设置实验
实验三十一 无条件呼叫前转设置实验
实验三十二 遇忙呼叫前转设置实验
实验三十三 缺席服务实验
实验三十四 遇忙回叫设置实验
实验三十五 呼叫等待实验
实验三十六 三方通话设置实验
实验三十七 会议电话设置实验
实验三十八 主叫号码显示设置实验
实验三十九 主叫号码显示限制实验
实验四十 话音邮箱设置实验
实验四十一 指定目的码限制设置实验
实验四十二 指定目的码接续实验
实验四十三 远端控制各类补充业务实验
实验四十四 立即热线设置实验
实验四十五 集中用户交换机功能验证实验
实验四十六 语音秘书增值业务实验
实验四十七 话务台业务实验
实验四十八 PDH光端机电口测试实验
实验四十九 PDH光端机光口测试实验
实验五十 SDH电口测试实验
实验五十一 SDH光口测试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