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Y21ARM913BB ARM9实验开发系统 一、实验系统介绍 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嵌入式无处不在”已经成为现实,现在很多高科技型产品都使用嵌入式技术,嵌入式技术在通信、网络、电子、工控、医疗等领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ARM9系列嵌入式微处理器,因为主频高、低功耗,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广泛应用于高端嵌入式产品中。 本实验系统采用ARM9控制板加上人机接口板组成,不仅可以让学生熟练应用ARM9的外部资源,而且给客户提供多种适合于教学的操作系统,丰富的实验内容能够满足Linux、ucOS-II和Wince的实验教学。本实验系统的实验指导书各自成册,方便客户选择。与同类产品相比本系统具有实验内容丰富、功能强大、综合应用实验丰富等特点,另外具有丰富接口的ARM9控制板更是能够脱离实验系统,直接作为科研项目开发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一部分,为科研项目开发或电子竞赛节约宝贵的时间。本实验系统完全可以满足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工业自动控制、机械电子工程、精密仪器、电力电子以及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开设嵌入式系统的实验教学。
二、产品创新点 (一)功能强大。 1、开机有系统自检功能,能够检测系统的情况是否正常。 2、丰富的应用性实验,如红外数据传输,GPRS数据通信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等。 3、开设嵌入式系统实验全面,可以同时学习多种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性实验。满足Linux、μCOS-II和Wince的实验教学,实验指导书各自成册,方便客户选择。 4、ARM控制器+FPGA管理器结构有利于设计综合应用性实验,S3c2410的所有资源和接口引出以方便二次开发。 5、640*480 TFT真彩色屏,观赏性强而且操作方便。 (二)结构新颖。 1、核心CPU卡采用“金手指”插卡。 2、独立的ARM控制板既可以安装在实验箱上,又可以取下来作为开发板使用,此板既适合教学,又适合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使用和科研开发。 3、使用有机玻璃罩罩住ARM控制板,以保护核心芯片,可以降低因为人为因素损坏芯片的情况。 4、所有接口都放在ARM控制板的四周,方便用户操作。
三、主要性能指标 第一部分:CPU插板 1、 S3C2410:16KB ARM920T内核 2、 系统时钟:使用外部12MHz晶体由CPU内部PLL倍频至203MHz; 3、 SDRAM:64Mbyte(32Mbyte×2) 第二部分:ARM控制板 1、 Altera的Cyclone(飓风)系列EP1C6的FPGA芯片控制接口电路 2、 电源管理模块 3、 2通道UART(已包含IRDA红外线数据通讯口) 4、 2个USB主机,1个USB从机 5、 SD卡/MMC卡主机控制器 6、 Smart Media Card控制器以及BOOT ROM:Intel StrataFlash 16MB(halfword)E28F128J 7、 Embedded-ICE调试接口 8、 IIC总线接口(驱动AT24C04-SC27) 9、 4路10位的ADC模数转换接口 10、4路可以任意调节的PWM信号 11、7路外部中断信号 12、SPI接口 13、1通道RS485接口 14、Irda接口 15、鼠标键盘接口 16、IIS数字音频输入/输出接口 17、10M/100M以太网接口 18、总线接口/IDE扩展接口 19、RTC实时时钟 20、CAN总线接口 21、步进电机接口电路 22、CF存储卡接口 23、并行打印机接口 第三部分:人机接口 1、TFT 64K色640*480 LCD控制器以及触摸屏控制器 2、6个数码管和8个LED 3、4*4标准键盘 4、4个可调电位器 5、2路8位并行DA 选配件: 1、SM(Smart Card)卡:64M和128M选配 2、SD(Secure Card)卡: 64M、128M、256M选配 3、CF(Compact Card 卡): 64M、128M、256M选配 4、GPRS模块和5GPS模块
支持操作系统: 1、WINCE 2、Linux 3、μCOS-II
四、实验内容 第一部分:ARM9基本实验 1、ADS1.2/SDT2.5集成开发环境实验; 2、串口通讯实验; 3、外部中断实验; 4、键盘及LED显示实验; 5、A /D接口实验; 6、D/A接口实验; 7、IIC接口实验; 8、SPI接口实验; 9、LCD驱动实验; 10、触摸屏实验; 11、RTC实验; 12、IIS音频实验; 13、Flash烧写实验; 14、SMC卡存储实验; 15、SD/MMC卡的存储实验; 16、WAICHDOG看门狗实验 17、DMA操作实验 18、步进电机控制实验 19、RS485接口驱动实验 20、CAN接口实验
第二部分:uc/OS-II操作系统移植实验及其应用实验 基础性实验 21、μC/OS-II的ABC; 22、μC/OS-II在ARM微处理器上的移植实验; 应用性实验: 23、绘图的API函数实验; 24、系统的消息循环实验; 25、列表框控件的使用实验; 26、文本框控件实验; 27、多任务和系统时钟实验; 28、任务间的通信和同步实验; 第三部分:WinCE操作系统相关实验及其应用实验 29、WinCE 的基础性实验; 30、Platform Builder的使用实验; 31、WinCE在ARM9上的移植实验以及基本操作实验; 第四部分:Linux操作系统移植实验及其应用实验 基本实验 32、嵌入式Linux介绍实验; 33、vivi Bootloader介绍实验; 34、内核编译、内核驱动配置实验; 35、嵌入式Linux的基本操作(命令行,程序运行、程序的编写、触摸屏、LCD、音频、视频播放等操作); 36、Linux多线程应用程序设计实验 37、Linux下I/O编程及看门狗实验 应用性实验: 38、U盘/移动硬盘的操作 39、TCP/IP功能的介绍,实现telnet的远程登陆管理 40、图形界面miniGUI或QT 41、Linux下的串口通讯实验 42、Linux下中断处理实验 43、Linux下定时器实验 44、Linux下IDE硬盘驱动实验 45、Linux下SD/MMC卡驱动实验 46、Linux下录音/放音实验 47、Linux下MPGE4解码实验 48、Linux下的SOCKET通信实验 第五部分:ARM9综合实验 49、开机实验:基于Wince操作系统的系统自测实验; 50、基于ARM9+EP1C6的数控信号源的设计和实现; 51、GPRS基本实验; 52、GPRS通话建立实验; 53、GPRS短信发送实验; 54、GPRS短信接收实验; 55、GPS全球定位实验; 56、红外收发实验。
五、仪器配置 1、 ARM9实验开发系统一台; 2、 ARM仿真器一台; 3、 装有win98/winME/win2000/winXP操作系统的PC机一台(PC机要求有以太网卡); 4、 20M通用示波器一台。
六、推荐教材 1、《ARM体系结构与编程》 杜春雷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ARM嵌入式处理器结构与应用基础》 马忠梅编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3、《uCOS-II源代码公开的实时操作系统》 邵贝贝译 中国电力出版社 4、《Linux内核源代码分析》 冯锐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